内容简介
前言
中华文明灿烂辉煌,中华文化源远流长。而齐鲁文化,作为中华文明、中华文化的
本根主脉,更以其博大的思想内涵,强大的生命力和穿透力,杰出的创造、传承者,为人
熟知和敬仰。若说中华文化是一棵枝繁叶茂、广布荫泽的参天大树,振叶寻根,其根是齐
鲁文化;若说中华文化是一条奔涌不息,蕴蓄力、自净力超凡的文明之河,追源溯流,则
其源也是齐鲁文化。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,没有齐鲁文化的滋养和规引,就没有中华文化
的厚重与雅正;不熟悉齐鲁文化的形态和特点,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
的基本构架及精神实质。
“齐鲁”作为固定词组,在先秦典籍中并不多见。第一个把“齐”、“鲁”连用,而
且突破其本有的地域含义,赋予其文化内涵的是荀况。《荀子·生恶》中说:“天非私齐
鲁之民而外秦人也,然而于父子之义,夫妇之别,不如齐鲁之孝具敬父者,何也?以秦人
之纵情性,安恣睢,慢于礼义故也,岂其性异矣哉!”到秦汉以后,“齐鲁”一词才普遍
使用,而且往往兼有地理和文化两层含义。